早紅紫甘藍
早紅紫甘藍
早紅紫甘藍簡介
早紅紫甘藍介紹

早紅紫甘藍

早紅紫甘藍又名紅甘藍、紫葉卷心菜,是從荷蘭引進的早熟品種1。早紅紫甘藍的植株中等大小,生長勢較強,開展度60×60厘米,外葉16~18片,葉色為紫色,有臘粉。葉球為卵圓形,基部較小,葉球緊實,單球重0.75~1公斤,畝產(chǎn)2500公斤左右,從定植到收獲65~70天。

形態(tài)特征

植株大小中等,生長勢較強,開展度60×厘米,外葉16-18片,葉色紫紅色,艷麗美觀,葉球卵圓形,單球重1.5公斤。

分布范圍

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華北等地。

栽培技術(shù)

一、培育壯苗 1.品種選擇 選擇從荷蘭引進的適宜春露地栽培的早熟品種“早紅”,葉色為紫紅色,葉球為卵圓形,單球質(zhì)量0.75~1公斤,每畝產(chǎn)量1500~3000公斤。從定植到收獲約65~70天。 2.適期播種 春露地栽培可在1月中旬至2月上中旬保護地育苗,千籽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播種前將營養(yǎng)土充分澆水,播種后覆土1.5厘米厚。然后蓋膜,促壯苗早發(fā)。 3.苗期管理 一般苗齡70~90天,播種至2片真葉出現(xiàn)20~30天。白天溫度25℃,夜間溫度以15℃為宜。幼苗出齊后,再把溫度降到白天20℃,夜間10℃,以防止幼苗胚軸伸長。幼苗期從3片真葉長到6~8片真葉需45~60天。定植前進行低溫鍛煉,白天保持在15℃左右,夜間7~8℃,逐漸接近露地的溫度。壯苗標準是:有6~8片真葉,節(jié)間短,葉片厚,色澤深,莖粗壯,根群發(fā)達。 二、整地施肥 紫甘藍是喜肥作物,底肥一般畝施優(yōu)質(zhì)圈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15公斤、鉀肥15公斤,與土壤耕耙均勻后整地做畦。一般做成1~1.2米的平畦。 三、定植 露地栽培不宜提早,以免植株未熟抽薹。一般在春季重霜過后,氣溫6℃以上時定植。采取“水穩(wěn)苗”,水量不易過大,以促使緩苗快和提高地溫,增強幼苗的抵抗力。定植密度行株距為50厘米×50厘米,每畝定植2500~2600株,栽植深度以葉片留在上面,心葉不埋入土為標準。如采取改良式地膜覆蓋栽培,前期起小棚作用,后期起地膜作用,可促早熟和高產(chǎn)。 四、田間管理 紫甘藍需肥量大,在幼苗期、蓮座期和包心期共追肥4~5次。其中蓮座期和結(jié)球包心期需肥量最大,應(yīng)重施。緩苗后澆1次緩苗水,在緩苗后10~15天,每畝隨水施入尿素15~20公斤。蓮座中期進行第2次追肥,畝施尿素15~2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0公斤。從定植到蓮座后期30~40天,心葉開始內(nèi)合表明已到結(jié)球期,此期是紫甘藍生長最快、生長量最大的時期,也是需要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所以結(jié)球期要結(jié)合澆水追肥2~3次,每次畝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后期少量追施化肥,尤其收獲前不要肥水過大,以免裂球。雨水過多根系生長不良,易發(fā)生病害,要注意排水。

主要價值

適量吃紫甘藍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它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都是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紫甘藍的營養(yǎng)價值相對較高,是一種適合食用的蔬菜。

生長習(xí)性

紫甘藍屬半耐寒蔬菜,喜涼爽氣候。氣溫20~25℃時適于外葉生長。進入結(jié)球期,適宜溫度為15~25℃。紫甘藍抗寒力較強,能耐-5~-7℃的短時間低溫。土質(zhì)以保水性好的微酸性和中性壤土種植最宜。

功效作用

紫甘藍具有促進胃腸蠕動、幫助肝臟解毒、保護視力的功效;具有促進排便、增加機體的抵抗力、預(yù)防黃斑病變、降糖、降脂、補充營養(yǎng)的作用。

營養(yǎng)成分

紫甘藍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可以有效的增加胃腸蠕動,促進排便。紫甘藍中含有胱氨酸、優(yōu)質(zhì)蛋白、多種維生素,不僅可以幫助肝臟解毒,而且還可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紫甘藍中含有較多葉黃素,可以保護視力,在一定程度上預(yù)防黃斑病變,紫甘藍中有多種維生素、花青素以及纖維素等,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特別適合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食用;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質(zhì),如尼克酸、草酸等,還含有半胱氨酸和優(yōu)質(zhì)蛋白,具有補充營養(yǎng)的作用。

病蟲防治

在結(jié)球期易發(fā)生軟腐病,發(fā)病初期噴灑72%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隔7~10天噴灑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對菜青蟲、甘藍夜蛾可噴灑2.5%功夫菊酯3000~40m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