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柄金桂
長柄金桂

長柄金桂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單葉,葉片革質,全緣,兩面通常具腺點;具葉柄。花兩性,雌雄異株或雄花、兩性花異株,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頂生的短小圓錐花序;苞片2枚,基部合生;花萼鐘狀,4裂;花冠白色或黃白色,呈鐘狀,圓柱形或壇狀,裂片4枚,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于花冠管上部,藥隔常延伸呈小尖頭;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長于或短于子房,柱頭頭狀或2淺裂,不育雌蕊呈鉆狀或圓錐狀。

形態(tài)特征

長柄金桂是常綠喬木,長勢旺盛,成型快。自然樹冠圓錐形,非常緊密;樹皮縱裂,灰褐色;皮孔橢圓形,淺灰色,分布較密,明顯隆起。標準株8年生,米徑8厘米,年粗度生長量在1.2厘米以上,樹高4米,冠幅2.5米。分枝力平均5個,最大可到8個。春梢平均長度24.5厘米;節(jié)數(shù)平均有8.6節(jié);腋芽數(shù)平均41.6枚(最多每節(jié)單側5枚,兩側可有10枚)在已知金桂中,其節(jié)數(shù)和腋芽數(shù)、花香均遙遙領先。 葉片橢圓狀披針形,墨綠色,革質,光亮。葉片平均長13.5厘米,平均寬4.5厘米,長寬比3.5。葉面凹曲,一般具側脈10到12對,排列比較整齊,側網(wǎng)脈也比較明顯。葉緣2/3或1/2以上有稀疏不等距細銳鋸齒,葉緣反曲明顯。葉尖長尖,葉基楔形,兩側有不對等現(xiàn)象。葉柄與上部葉片延生,長度不等,平均長1.0厘米,黃綠色。 始花期4年生,盛花期7至8年生以后,每年開花1次,時間9月上中旬?;ㄉ瘘S,花量多,,花味香濃四溢,持久不散。它的最顯著特點是葉柄明顯長于其它任何桂花品種。

分布范圍

長柄金桂主要分布于我國安徽、江西、云南、四川、浙江、湖南、廣西、廣東、湖北、江蘇、福建、臺灣等地,在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土壤。選擇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通透性強、排灌方便的酸性沙性壤土作培植圃地。 溫度。如果在南方,可以直接露天度過寒冬,其他地方在冬天應該把它移到房中陽光比較充足的地方,讓它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屋內的溫度要在五度以上,但是不能超過十度。 澆水。在新的樹枝長出來之前要少澆水,下雨天也不要澆水,夏秋時節(jié)需要多澆水。如果秋天長花的時候太過于濕潤,很容易導致花朵凋零。陰雨天氣要注意盆中的積水有沒有順利排出去,不然時間長了會使根系爛掉。 追肥。等到春天發(fā)芽之后每十天左右給它用1次發(fā)酵了的肥水,要先進行稀釋,不能太濃,這樣可以幫助枝芽成長。等到七月份,就要以磷肥為主,幫助它長出更多的花,味道更加的香。 修剪。它的根系比較發(fā)達,成年了的金桂在每年的春秋都會長出新的枝。要讓它枝葉繁密,要給它進行修剪,在秋天花朵凋零之后要進行一次,根據(jù)它的成長態(tài)勢把太密的剪掉,把得病了的、比較細瘦的剪掉。

主要價值

長柄金桂喬木樹型,樹桿筆直光滑,傘型冠幅,十分挺拔??稍苑N供園林觀賞和街道綠化。

生長習性

長柄金桂’生長快速,頂端優(yōu)勢明顯。一年生扦插苗高度可達0.8到1.2米,地徑粗0.6到1.2厘米。苗木主干多延伸生長,不生叉枝,并且每節(jié)都保存葉片,不會脫落。一般秋桂類品種,當其進入成林開花階段以后,往往每年只抽長一次春梢,不再抽發(fā)夏秋梢。

功效作用

凈化空氣 。長柄金桂能夠起到很強的抵抗氯、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物質的作用,且還有著較好的吸塵之效。 觀賞 。長柄金桂喬木樹型,樹桿筆直光滑,傘型冠幅,十分挺拔??梢栽苑N供園林觀賞和街道綠化。

營養(yǎng)成分

長柄金桂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例如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病蟲防治

桂花常易發(fā)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藥病、枯斑病、藻斑病、煤煙病和黑刺粉虱、介殼蟲、蓑蛾、刺蛾、蚱蟬、桂花葉蟬等病蟲為害,需及時噴藥防治。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葉片,初期為黃色小斑,發(fā)展為近圓形或不規(guī)則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直徑為2-10mm,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葉片正面散生許多黑色霉狀小點,這就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連接成大斑后,導致葉片枯死,但不會擴長到葉脈。此病菌靠風、雨、澆水等方式傳播,3月開始生長、4-10月為發(fā)病期,10月以后病情減退。高溫高濕有利于發(fā)病,老葉發(fā)病較重。一般丹桂比金桂、銀桂抵抗此病的能力強。 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株殘體、病葉并及時銷毀,引入的苗木應剪除病葉,重病區(qū)苗木出圃時,可噴施高錳酸鉀1000倍液,藥劑防治參照桂花葉枯病。加強水肥管理,增施腐殖質肥料和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蒔養(yǎng)環(huán)境要通風透光,發(fā)病期不宜噴淋,避免雨淋。切忌土壤積水。及時防治介殼蟲、蚜蟲等刺吸式害蟲;秋末入室前噴兩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如有發(fā)生,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進行防治。發(fā)病期間可噴灑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50%苯萊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嗪氨靈5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倍液。葉枯病又稱枯斑病,是桂花的一種重要病害。葉片受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小斑點淡褐色,后擴大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有時卷曲脆裂,病斑可相互連結達葉片的1/3至1/2,灰褐色,邊緣為綠色,后期病斑上產(chǎn)生小黑點。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引起葉片大面積干枯,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植株生長衰弱時,發(fā)病較重,一般為7至11月發(fā)病,經(jīng)風雨傳播。 防治方法:秋末冬初,徹底清除病葉,并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病菌,可有效抑制來年該病的發(fā)生;苗木移栽或引進的苗木,要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必要時可于出圃前給苗木噴灑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殺菌消毒;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經(jīng)常松土除草,防止土攘板結或積水,遇到高溫干旱天氣應及時澆水和噴水,以增加桂花植株的抗病能力;發(fā)病重的地區(qū),從6月下旬開始,每半月噴灑一次70%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連續(xù)3-4次,防治效果良好;還可用25%的丙環(huán)唑乳油5000倍液噴霧,間隔期48天。該病通常發(fā)生于高溫、多濕的季節(jié)和悶熱、潮濕、隱蔽、通風不良的環(huán)境中。主要表現(xiàn)為葉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層顏色深淺不一的灰黑色粉狀物,有時甚至結成黑膜狀。究其原因是由于蚜蟲、蚧殼蟲、粉虱等昆蟲刺吸危害桂花時,分泌的排泄物引起多種真菌的寄生從而誘發(fā)了黑乎乎、灰蒙蒙的煤污病。灰黑色的煤污層,不僅影響了桂花植株的觀賞,而且會影響到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并引起感病葉片變黃萎蔫后提前脫落。 防治方法:加強桂花植株的整形修枝,確保植株內膛通風透光,促成植株生長良好;發(fā)現(xiàn)蚜蟲、蚧殼蟲、粉虱等昆蟲刺吸危害桂花時,及時進行有效防治,予以殺滅;盆栽植株,經(jīng)常噴水淋洗葉面;發(fā)病初期,用50%的甲·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份劑800液,或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液,噴灑枝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該病為缺鐵性黃化病。由于PH值失調土質偏堿、土壤里面建筑物殘渣清理不徹底,導致土壤中的鐵元素以難溶解的氫氧化鐵形態(tài)存在,不能被桂花的根系所吸收,從而使得桂花缺鐵。如果是輕度缺鐵,表現(xiàn)為幼葉的葉脈間失綠黃化,葉脈組織仍呈綠色;如果是重度缺鐵,則表現(xiàn)為新老葉全部黃化,幼葉慢慢停止生長,部分老葉出現(xiàn)黃褐色斑點,植株不能正常生長和開花,嚴重影響到觀賞效果和采花收獲量。 防治方法:輕度缺鐵,可根部澆施0.5%的硫酸亞鐵溶液,葉面噴施0.2%的硫酸亞鐵溶液;缺鐵嚴重時,可在每株桂花(包括盆栽桂花)根際周圍的土壤中施入20-40克的螯合鐵[F-EDTA(乙二胺四乙酸合鐵)],同時用0.1%的螯合鐵溶液進行葉面噴灑;春季新梢生長季節(jié),每半月用0.2%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葉面;配制盆栽培養(yǎng)土時,可用0.5%的硫酸亞鐵溶液將其pH值調整到6.5以下。主要發(fā)生在較大大規(guī)格的新移栽桂花植株上。在園林綠化或大桂花移栽中,由于起挖時碰傷、長途運輸中劃傷、吊栽時勒傷、意外擊傷等原因,導致桂花植株的主干或大枝外皮被嚴重損傷,或掀去大塊干皮,未能及時加以妥善的保護,遇到雨水、污水感染傷口,誘發(fā)真菌(如木腐菌等)、細菌(如土壤野桿菌等)的大量侵入寄生,致使傷口處腐爛、木質部外露或形成癌瘤,引起植株生長不良、葉片大量脫落、大枝枯死,嚴重時會造成全株桂花死亡。 防治方法:對于主干或大枝上的小傷口,應及時涂抹傷口愈合劑;對已發(fā)生局部或少量腐爛的較小傷口,可將其傷口局部清理干凈,直至露出新鮮的木質部和韌皮部,再在其新鮮的創(chuàng)口上涂好傷口愈合劑,可促成其創(chuàng)口盡快愈合;對于樹干上韌皮部早已被破壞、木質部外露多年的陳舊大創(chuàng)口,可將已腐爛的外露木質部清理干凈,可每年定期涂抹石硫合劑防腐或用雙組份云石膠調色后快速涂抹在新鮮的創(chuàng)口上,保護效果會更好;對主干已形成空洞的粗大桂花植株,可先將已腐爛的部分徹底清除干凈,注意不要破壞已腐爛木質部與未腐爛木質部之間的隔離層,空洞內填充聚氨脂發(fā)泡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