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yǎng)殖知識> 鵪鶉機器孵化法

鵪鶉機器孵化法

時間:2024-04-15 16:16:00 來源:說植物網(wǎng)

  鵪鶉機器孵化法是現(xiàn)代養(yǎng)殖業(yè)中一種高效、穩(wěn)定的孵化方式,它利用先進的孵化設備和技術,為鵪鶉蛋的孵化提供了更加精確和可控的環(huán)境。本文將詳細介紹鵪鶉機器孵化法的原理、優(yōu)勢以及操作要點,幫助養(yǎng)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這一孵化技術。

攝圖網(wǎng)_600131282_雄性大白鵪鶉(企業(yè)商用).jpg

  孵鵪鶉可用孵雞的孵化器,孵化條件和設備與雞基本相同,只是孵鵪鶉使用的蛋盤條間距2.5厘米(比鵪鶉蛋的橫徑略小),孵化器孵鵪鶉的數(shù)量是孵雞蛋數(shù)量的2.3~2.5倍。

  (1)孵化室的準備:室內溫度宜在20~24℃左右,相對濕度在55%~60%。檢查孵化室通氣孔和風機,并在使用前要先清掃、消毒(消毒通常與孵化機的消毒同時進行)。

  (2)檢修孵化機:為避免在孵化中發(fā)生機械、電氣、儀表等故障,使用前要全面檢查,包括電熱絲、風扇、電動機、密閉性能、控制調節(jié)系統(tǒng)和溫度計等。無論是新孵化機還是用過的孵化機,都應檢查。

  ①易損件及其他用品的準備:主要有門表溫度計、水銀導電表、照蛋器燈泡、指示燈、行程開關、微動開關、可控硅、浮球閥、減速箱、同步電機等。必須備好一套控制系統(tǒng)的線路板,以便及時更換。塑料孵化盤與出雛盤應多備一些。

  ②試溫與調試:試溫是鵪鶉人工孵化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孵化設備長時間不用,重新開始孵化前15~30天應對孵化設備調試和試溫。

  調試設備時,將孵化器和出雛器啟動,使其運轉2天以上。風門由小開到大,逐次檢查。溫度的調試是將15支體溫表分別放在孵化器內的上、中、下15個測試點測試。放入15、20分鐘后,待門表和顯示屏的顯示溫度穩(wěn)定于某一個數(shù)值。5~10分鐘后,打開機門,取出體溫表,分別統(tǒng)計此時的設定溫度、控制面板顯示屏溫度、門表溫度和體溫計溫度,記錄數(shù)據(jù)。如此反復測定3次,求三次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實際上三次數(shù)據(jù)應該是相同)再將設定溫度調整2次進行測定。將3次調整不同溫度時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檢查體溫表之間的差值,體溫表讀數(shù)與設定溫度、門表溫度、顯示屏溫度對照,找出對應關系,以體溫計讀數(shù)為準,調整其他3個讀數(shù)。如果設定溫度是38.2℃,顯示屏溫度38.1℃,門表溫度38℃設定好,體溫表是37.8℃,則前面3個數(shù)值相當于孵化器內的孵化溫度為37.8℃。體溫表之間的讀數(shù)與其平均數(shù)相差不能超過士0.1℃,相差太大,影響孵化結果。還應檢查孵化器的保溫系統(tǒng)和均溫扇的均溫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檢修。

  調式溫度的同時,要檢查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運轉情況。如自動控濕部分,當顯示濕度低于設定濕度時,加濕指示燈是否發(fā)亮,加濕電機和加濕百葉輪是否工作等。如果加濕指示燈一直亮,說明加濕槽內水太少或進水管被堵塞,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打開翻蛋系統(tǒng),觀察左翻右翻角度是否到位,翻蛋角度能否達到90°,翻蛋是否平穩(wěn),翻蛋間隔是否是30分鐘或1小時等。通風系統(tǒng)和均溫系統(tǒng)的電機運轉時聲音,速度和溫度是否正常。當溫度超出報警所設溫度時,自動報警系統(tǒng)是否報警等。調試備用發(fā)電機能否正常發(fā)電供電,發(fā)現(xiàn)異?,F(xiàn)象應立即檢修。

  (3)種蛋的預熱:冬季或早春時節(jié),入孵前應將種蛋在孵化室停放數(shù)小時進行種蛋預溫,使蛋逐漸達到室溫后再人孵,這樣可防止種蛋從貯蛋室(15℃左右)直接進入孵化機(37.8℃左右)而造成結露現(xiàn)象,影響孵化效果。夏季一般預熱6~8小時,冬季可預熱24小時。預熱種蛋,能使胚胎從靜止狀態(tài)中逐漸“蘇醒”過來,有利于胚胎發(fā)育,并可減少孵化器里溫度下降的幅度,不至于影響其他批次胚蛋的發(fā)育。

  (4)碼盤:將消毒后的種蛋裝入已清洗消毒好的蛋盤內,小頭朝下、大頭朝上,這種放置稱碼盤。碼盤時應防止將破蛋碼人盤中。由于鵪鶉種蛋皮薄易破損,因此應輕拿、輕放,防止損傷蛋殼

  (5)照檢:用照蛋器在黑暗條件下從蛋的大頭透視,挑出裂紋蛋和破蛋,挑出游動氣室蛋和氣室不在大頭的蛋。

  (6)上蛋:種蛋碼盤后將蛋盤放人蛋盤車上的蛋盤架內,再將蛋車或蛋盤放入孵化器的過程稱上蛋。將裝滿種蛋的蛋車緩緩(或沿軌道)推入孵化機,應將蛋車長軸(銷軸)完全插人動桿圓孔:再將機底鎖銷卡在蛋車導向輪下的輪槽內,以防翻蛋時蛋車自行退出:無白鎖銷的蛋車,要拔出蛋車上鎖定銷軸,以免釀成重大事故;再用手按翻蛋鈕,檢查有無卡殼現(xiàn)象,如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關機檢查。

  對八角式翻蛋裝置的孵化機,其孵化盤規(guī)格不一,上蛋架要對號人架,保持前后平衡,并檢查孵化盤卡牙是否卡住蛋架的卡縫內。

  孵化有分批入孵和整批入孵兩種方式。小型養(yǎng)殖廠多采用分批入孵,即每隔3天、5天、7天人孵一批種蛋,出一批雛鶉;大型孵上蛋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儆嬎愠鰵r間:上蛋后約需6小時蛋溫升至孵化溫度,需17~18天出殼。出殼或揀雛時間以中午12點至下午2時為宜。這樣出殼后,晚上12時以前可以接種完馬立克疫苗。接種疫苗后雛鶉放置476小時,第2天清晨發(fā)運,可在白天將雛運到目的地。

 ?、诠潭ê玫氨P,防止脫盤:碼盤后的蛋盤要放到蛋盤架上。蛋盤放到蛋盤架上時,用兩手的大拇指卡住蛋盤,用兩手的食指向外輕拉蛋盤,檢查蛋盤是否放置到準確位置。有的蛋盤下面有釘,蛋盤架上有孔,釘與孔是相對的,上蛋時釘應插入到孔內。

  ③蛋車推人孵蛋器內后與翻蛋裝置相嵌合配套,防止損壞翻蛋系統(tǒng)或蛋車。蛋車要用剎車塊固定,防止時間長了脫車。

  (7)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是孵化過程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消毒時孵化器內根據(jù)要求放置藥品后再放孵化室內的藥品。無論是孵化室、孵化器、用具、種蛋都使用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用藥量根據(jù)消毒對象不同有所差別。例如房舍、設備消毒用高錳酸鉀15克/立方米,福爾馬林30毫升/立方米,蒸24~48小時以上;種蛋消毒藥物用量相同,但熏蒸時間是30分鐘;落盤后消毒高錳酸鉀7.5克/立方米,福爾馬林15毫升/立方米,熏蒸30分鐘;雛鶉熏蒸消毒時高錳酸鉀3.5克/立方米,福爾馬林7.5毫升/立方米熏蒸5分鐘。熏蒸消毒時溫度最好在25℃,相對濕度60%,孵化室、孵化器、用具、舍、舍內的設備應密封(落盤、出、雛鶉消毒不能密封),防止消毒氣體散失。藥品應放入體積為20倍藥物體積的瓷制水缸內,先加高錳酸鉀,后加福爾馬林,片刻后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散發(fā)出大量刺鼻的煙霧。這種煙霧具有很強的消毒作用。如果容器太小,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時沸騰會使藥物溢到容器外,而導致化學反應不完全,起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

  (8)孵化管理:①溫度:溫度是胚胎發(fā)育的首要條件。溫度決定胚胎的生長發(fā)育,影響雛鶉的成活。溫度過高過低不僅對孵化率有直接影響,嚴重時會導致胚胎死亡。鵪鶉和其他禽類一樣,可用恒溫孵化或變溫孵化。變溫孵化是根據(jù)胚胎發(fā)育的不同時期對溫度的需要來控制溫度,以取得更理想的孵化效果。

  在室溫20~22℃時,整批入孵宜用變溫孵化制。一般用立體孵化機時1~5天,38.9~39.2℃;6~10天,38.6~38.9℃;11~15天,38.1~38.6℃;16~17天,36.7~37.2℃。如果每5天人孵一批,宜采用恒溫孵化制,空箱入孵第一批鵪鶉蛋,其孵化溫度為38.1~38.6℃,至第6天,即第二批鶉蛋入孵后則固定為37.8℃,恒溫孵化第15天落盤至出雛改為36.7~37.2℃。

  ②濕度:濕度對胚胎發(fā)育也有很大影響。濕度過低,蛋內水分蒸發(fā)過多,胚胎與胎膜粘連,影響胚胎正常發(fā)育和出殼,孵出的雛鶉身體干瘦、毛短;如果濕度過高,蛋內水分不能正常蒸發(fā),阻礙胚胎發(fā)育,孵出的雛鶉大肚臍,無精神,活力差。

  孵化過程中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4%~70%。孵化前期和中期1~12天,相對濕度56%~57%。在13~14天,需要排除羊水和尿囊液,相對濕度需在54%~55%。在15~17天,提高到65%~70%,可用溫水噴在蛋殼上,以利于雛破殼,防止黏蛋殼為保持濕度,可在孵化器底層放置水盤或者濕毛巾。

 ?、弁L:隨著胚胎的生長發(fā)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應做好孵化器內的通風,以補足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特別是孵化的中、后期尤應注意,否則會發(fā)生死胚多、畸形多的現(xiàn)象。孵化器內的通風可通過孵化器上的進出氣孔來加以控制。孵化初期可關閉進、出氣孔,中、后期則應經(jīng)常打開進出氣孔,經(jīng)常進行換氣。但要注意不能有過堂風或風量太大。

  ④翻蛋:禽類在自然孵化過程中會不斷進行翻蛋,并能將窩邊的蛋與中央的蛋調換,這樣就可使孵化蛋均勻受熱,有利于胚胎發(fā)育,防止胚胎與蛋殼粘連。因而當以機器代替禽類進行人工孵化時,翻蛋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措施,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質量。翻蛋的方法、要求、次數(shù)及時間,因孵化器類型及胚齡的不同而有別。

  從種蛋人孵當天開始翻蛋,直至出雛前2~3天落盤時止。實際生產(chǎn)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時翻蛋1次,黑夜每3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求翻轉90°。

 ?、萘赖?在孵化的中后期隨著胚胎逐日增長,體內物質代謝增強,產(chǎn)生大量的熱,同時胚胎對氧氣的需要量也隨之增加,進行晾蛋可以使胚胎排出過剩的體熱,降低溫度,促進氣體的代謝和交換。晾蛋的次數(shù)、時間長短隨著外界氣溫和胚齡而定。在孵化中后期,外界氣溫較低時,每天晾蛋1次,每次15分鐘。在孵化后期,外界氣溫較高時,每天晾蛋次數(shù)為2次,每次晾蛋時間為20~30分鐘,晾蛋時將蛋面溫度降至32℃左右,然后再恢復到正常孵化溫度。

 ?、拚盏?為了了解胚胎是否發(fā)育以及發(fā)育情況,孵化過程中一般要進行2次照蛋。

  第一次照蛋(頭照)在種蛋人孵5天后進行,目的是檢查種蛋是否受精,以便剔出淘汰無精蛋。發(fā)育正常的胚蛋,氣室透明,其余部分呈淡紅色,用照蛋器透視,可看到將來要形成心臟的紅色斑點,以及以紅色斑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擴散的有如樹枝狀的血絲無精蛋的蛋黃懸浮在蛋的中央,蛋體透明。死精蛋蛋內混濁,也可見到血環(huán)、血弧、血點或斷了的血管,這是胚胎發(fā)育中止的蛋,應剔出加以淘汰。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人孵后15天左右進行,目的是檢出死胚蛋。此時胚胎發(fā)育正常的種蛋氣室變大且邊界明顯,其余部分呈暗色。死胚蛋則蛋內顯出黑影,兩頭發(fā)亮,易于鑒別。

  由于照蛋時間稍長,易使蛋溫驟然下降,尤其在冬天,因此必要時增加室溫,以免孵化率受影響。如果種蛋的受精率在90%以上時,可不必照蛋。或頭照時證實種蛋受精率很高,也可以不進行第二次照蛋。這樣做既可以減少種蛋的破損率,又可節(jié)約勞動力,孵化質量也不受影響。

  一般用鶉蛋專用照蛋器進行照蛋,亦可使用雞蛋用照蛋器

 ?、呗浔P:孵化到15天就有雛鶉破殼,當有部分雛破殼時,就要落盤,準備出雛。

  落盤后不再翻蛋,蛋平放在出雛器中。蛋與蛋之間不能過分擁擠,否則不利于出殼和通風,孵化率下降。蛋和蛋之間距離大出殼溫度相對較低,出殼不整齊,或者出殼時間推遲,孵化率下降落盤后孵化濕度調節(jié)至70%以上。從觀察窗口看到有2%~10%鵪鶉出殼時,將出雛器內溫度降到37.2~37.5℃。出雛期不宜經(jīng)常打開機門。每打開機門1次,孵化率就下降一定的比例,出殼時間相應推遲。

  ⑧出雛:如果孵化條件恰當,種蛋孵至第16天開始啄殼出雛,第17天為出雛高峰,延續(xù)至第18天出完。雛破殼很快,當啄開破痕后就用上啄的破殼齒撞擊破洞,很快沿氣室邊緣破開一圈以后,用盡全力破殼而出。從開始破殼到出殼約40~120分鐘,出殼后休息一會兒就能站起來。若孵化成功,24小時出雛完畢。

  出雛期應注意以下問題:

  I.穩(wěn)定溫度,不能降溫,保證濕度在70%以上

  Ⅱ.雛鶉剛出殼時全身濕透,且很疲勞。但幾小時后,羽毛干燥,體力恢復。雛鶉即會亂蹦亂跳,異常活躍。等到雛出殼80%以上時打開機門揀雛一次,第18天最后1次揀雛。杜絕出雛期間打開機門觀察出雛情況,可通過觀察窗進行。

  Ⅲ:孵化器內的溫度為35~36℃,因而雛鶉取出時出雛室內的溫度應為25~30℃,并將其放在預先準備好的保溫育雛箱內或籠內,讓其充分休息和恢復體力,以免揀雛后雛受寒死亡。

 ?、?未出殼的蛋重新放人出雛器內繼續(xù)出雛。對于破殼處發(fā)黃、羽毛變干、尿囊枯竭的蛋要人工助產(chǎn)。人工助產(chǎn)時將鵪的頭拉出,讓其自行脫去下部蛋殼。出殼完畢后,蛋殼和雛分開放置,并盡快將蛋殼送到室外。

  (9)清盤:出雛后的蛋殼、“毛蛋”、墊紙等要及時清除干凈,然后將孵化室、孵化器、蛋盤等沖刷干凈、晾干。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進行消毒。

  (10)孵化過程中停電的應急處理:要根據(jù)停電季節(jié),停電時間長短,是規(guī)律性的停電還是偶爾停電,孵化機內鶉蛋的胚齡等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①早春,氣溫低,室內若沒有加取暖設備,室溫度僅5~10℃,這時孵化機的進、出氣孔一般全是閉著的。如果停電時間在4小時之內,可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如停電時間較長,就應在室內增加取暖設備,迅速將空溫提高到32℃。如果有臨出殼的胚蛋,但數(shù)量不多,處理辦法與上述同。如果出雛箱內蛋數(shù)多,則要注意防止中心部位和頂上幾層胚蛋超溫,發(fā)覺蛋溫燙眼時,可以調一調蛋盤。

 ?、陔姺鯔C內的溫度超過25℃,蛋胚齡在10天以內的,停電時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胚齡超過13天時,應先打開門,將機內溫度降低一些,估計將頂上幾層蛋溫下降2~3℃(視胚齡大小而定)后,再將門關上,每經(jīng)2小時檢查1次頂上幾層蛋溫,保持不超溫就行了,如果是出雛箱內開門降溫時間要延長,待其下降3℃以上后再將門關上,每經(jīng)1小時檢查1次頂上幾層蛋溫,發(fā)現(xiàn)有超溫趨向時,調一下盤,特別注意防止中心部位的蛋溫超高。

 ?、凼覂葰鉁爻^30℃停電時,機內如果是早期的蛋,可以不采取措施,若是中、后期的蛋,一定要打開門(出、進氣孔原先就已敞開),將機內溫度降到35℃以下,然后酌情將門關起來(中期的蛋)或者門不關緊,尚留一條縫(后期的蛋),每小時檢查1次上面幾層的蛋溫。若停電時間較長,或者是停電時間不長,但幾乎每天都有規(guī)律地暫短停電(如2~3小時),就得酌情每天或每2天調盤1次。

  為了彌補由于停電所造成的溫度偏低(特別是停電較多的地區(qū)),平時的孵化溫度應比正常所用的溫度標準高0.28℃左右,這樣,盡管每天短期停電,也能保證在第18天出雛。

  (11)孵化過程中胚胎死亡的原因

 ?、倥咛ピ缙谒劳?指5天前死胚。常見原因為種鶉的營養(yǎng)水平低下及健康狀況不良,日糧中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種蛋保存不當,如貯存溫度過高,時間過長,或感染了細菌;種蛋經(jīng)長途運輸,途中受到高溫或劇烈震動。

 ?、谂咛ブ衅谒劳?指12天左右死亡的胚胎。主要原因為種鶉日糧中缺乏維生素B,、維生素D,臟蛋未經(jīng)清潔消毒,孵化溫度過高,通風不良等。

 ?、叟咛ズ笃谒劳?指14~16天死亡的胚胎。常見原因有通氣不良,缺氧悶死;軟骨畸形。如死體表充血,說明是高溫影響所致;氣室小是溫度過高造成。

 ?、艹鰵r死亡:指未啄殼或已啄殼但未出殼則已死亡。常見原因是種蛋缺鈣;胚胎喙部變形;溫度過高以及濕度過高過低,造成窒息或黏毛而死亡;或因胎位不正,出殼困難等。

  (12)孵化成績統(tǒng)計:孵化記錄對孵化效果的檢查、改善孵化條件和提高孵化率有好處。

  孵化記錄主要包括種蛋的保存時間;種鶉群號,人孵的機器號,種蛋孵化天數(shù),入孵數(shù)量;照蛋結果包括受精蛋數(shù)、無精蛋數(shù)、污染蛋數(shù)、早期死亡;人孵器溫度、濕度;落盤時間;出雛器溫度、濕度;孵化出雛數(shù)、一級雛數(shù)、二級雛數(shù);出售雛鶉數(shù)。

  根據(jù)以上記錄項目,結合實際情況,可以制定一個記錄表格這樣會一目了然。由上述記錄數(shù)字還可以計算一些孵化指標,評價孵化效果。常用的孵化指標有以下幾種:

 ?、偈芫?%):受精蛋數(shù)(包括死精蛋和活胚蛋)占人孵蛋的比例。

 ?、?早期死亡率(%):通常統(tǒng)計頭照時的死精蛋數(shù)占受精蛋的百分比。

 ?、凼芫胺趸?%):出殼雛數(shù)(包括健雛、弱、殘和死雛)占受精蛋比例。此項是衡量孵化場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標。

  ④人孵蛋孵化率(%):出殼雛數(shù)占人孵蛋的比例。該項反映種鶉場和孵化廠的綜合水平。

 ?、萁‰r率(%);健雛占總出雛數(shù)的百分比。

 ?、匏捞ヂ?%):死胎蛋占受精蛋的百分比。死胎蛋一般指出雛結束后掃盤時的未出殼的種蛋,如果孵化效果不理想時,還可以對這些蛋進行剖檢,以確定胚胎死亡的具體時間和原因。

相關文章

養(yǎng)花知識
植物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