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yǎng)殖知識> 鵪鶉禽霍亂的癥狀

鵪鶉禽霍亂的癥狀

時間:2024-04-16 13:32:00 來源:說植物網(wǎng)

  鵪鶉禽霍亂,作為一種常見的禽類傳染病,對鵪鶉養(yǎng)殖業(y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該病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和致死率。一旦爆發(fā),不僅會導致鵪鶉的大量死亡,還會給養(yǎng)殖戶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下面將介紹解鵪鶉禽霍亂的癥狀、防控措施以及養(yǎng)殖管理要點。

攝圖網(wǎng)_323829686_(加州卡利平)與 Chicks(企業(yè)商用).jpg

  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禽多殺性巴氏桿菌,所有禽類也包括鵪對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流行特點

  病原菌一般通過氣管或上呼吸道黏膜侵人組織;也可通過眼結(jié)膜或表皮傷口感染;鵪鶉的糞便、鼻分泌物、死、帶菌鶉及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均能傳播本病。康復的鵪鶉仍帶菌,高溫潮濕季節(jié)易流行,6周以上的鵪鶉易發(fā)病,死亡率高達75%。

  臨康癥狀

  本病發(fā)病急,流行快,體溫高,腹瀉劇烈,糞呈黃綠色,死亡率高。

  (1)最急性型:基本不顯示癥狀,通常經(jīng)2~3天出現(xiàn)敗血癥而死亡。

  (2)急性型:精神不振,羽毛蓬松,翅膀下垂,不食,頻頻飲水,不愛動,腹瀉劇烈,糞呈黃綠色,冠黑紫,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產(chǎn)蛋停止。

  (3)慢性型:精神委頓,體況消瘦,冠髯蒼白,或水腫變硬,鼻竇腫大,鼻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持續(xù)性腹瀉,關節(jié)發(fā)炎,跛行,病程較長,一般15~35天。

  剖檢變化

  (1)最急性型:心外膜可見出血點。

  (2)急性型:皮下組織、腹膜、心外膜及心冠脂肪有小出血點,十二指腸和肌胃黏膜有點狀、塊狀出血,盲腸有潰瘍灶;肝輕度腫大,表面有小的灰白色壞死點,肺充血并有出血點。

  (3)慢性型:肺炎病變明顯,肝有灰黃色干酪樣病灶,心包水腫,雌鶉卵巢充血、出血,雄鶉肉髯腫大,關節(jié)有炎性干酪樣分泌物。

  診斷

  生長發(fā)育良好、健壯的鵪鶉死亡突然增多,結(jié)合剖檢時見體內(nèi)泛出血、肝表面均勻散布大小較一致的針頭大灰白色壞死灶時應首先懷疑本病的可能。進一步確診可進行病原的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或做動物接種試驗。

  治療

  青霉素、鏈素、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本病有效。青素萬單位或鏈霉素5萬單位,每隔6小時肌注1次。也可用土素0.05%~0.10%拌料喂服,連用5天。

  預防

  (1)堅持自繁自養(yǎng)。從外地引進的,必須隔離觀察15天,確實無病者,才能混群飼養(yǎng)。

  (2)鵪鶉可用禽巴氏桿菌滅活苗,進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

  (3)本病防治,可用強力霉素或利高霉素,或諾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恩諾沙星飲水,3~5天。

  (4)鶴鶉不能與其他禽類混養(yǎng)。

  (5)搞好飼養(yǎng)管理,消除不良應激因素,增強鵪鶉機體抗病力,是預防本病的常規(guī)措施。

  (6)發(fā)現(xiàn)病鵪鶉應淘汰,以免病原擴散。

相關文章

養(yǎng)花知識
植物大全